老祖宗开启“话痨”模式,网友直呼萌翻啦
近日,一个名叫 “老祖宗回答我” 的挑战火了,引发网友热议。“早上被扁鹊说,中午被杜甫说,下午被李白说,晚上没睡着还要被李时珍说……” 你被 “老祖宗” 教育了吗?“回答我”!
这就是最近爆火的 “老祖宗回答我” 挑战。在 AI 的帮助下,教科书上的人物插图好像都 “活” 了,各行各业的 “老祖宗” 以情绪化的表达发出 “灵魂拷问”,大声质问屏幕前的网友,反差感拉满。
这边,被吐槽写诗卖惨的杜甫咆哮回应:“如果是你,在安史之乱里逃难三年,手机被抢、Wi-Fi 全断,你不 emo 啊?” 那边,被吐槽 “文人不要当皇帝” 的宋徽宗暴躁输出:“当皇帝是我自己愿意的吗?” 还有唐伯虎在线回怼 “不务正业”,秦始皇唐太宗互争千古一帝…… 视频结尾都要来一句 “回答我!”
说着网络热梗、暴躁讲述自己的生平、大声质问屏幕前的网友,不再正襟危坐、反差感拉满的 “老祖宗”,让人感受到古人一样有喜有悲、生动可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
“回答我” 这一网络热梗来源于一位 B 站游戏博主 “小明剑魔”,是他和观众聊天时所说的台词。当时,他在游戏直播中输了,处于愤怒状态,恰好被直播间的观众言语刺激了,就开始一顿丝滑输出,于是出现了 “回答我”“look in my eyes”“why baby why” 等多个名场面。在 AI 的帮助下,多个网友引用这段直播的音效创作古人 “复活” 视频,配上情绪化的表达方式,让古人对着镜头 “贴脸开大” 。苏轼回应为何一路被贬:“咋不说变法派嫉妒我呢,那我问你,你在我位上能不能撑这么久?能不能?是我不够小心翼翼吗?就差当爹供着了!回答我!” 李时珍看不惯现代小年轻的生活习惯上来就怼:“保温杯里泡枸杞还要加冰美式,白天喝生椰拿铁来续命,晚上吃褪黑素强行关机,搁这儿玩人体重启呢?回答我!”
不仅是老祖宗,也有警方官号回应 “护照被画能不能出境”“骑鬼火能不能翘头”。苏州博物馆自 3 月 12 日以来,先后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 8 条 “回答我” 风格的视频,主人公分别为明代 “江南四大才子” 的唐寅(唐伯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此外,还有甘肃省博物馆、山西晋国博物馆、江苏盐城市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等多地博物馆均发布了以历史人物或文物为主人公,利用 AI 技术创作的 “回答我” 风格视频,不少视频点赞量均达数万次。官方号纷纷下场二创接住了 “回答我” 的网络热梗,复活历史人物主打一个 “严肃内容咆哮着说” 的反差萌,娱乐性和互动性强又易于传播,无形中化解了历史知识的厚重门槛,让众多网友欲罢不能。对于 “回答我” 系列视频爆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宏超表示,这背后是微妙情感的同频共振。
3 月 24 日,苏州博物馆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视频均采用了 AI 技术制作,文案则是博物馆团队根据真实历史等创作出来的。他们希望将历史知识和这种新颖的形式结合起来,达到充满趣味地传播历史知识的目的。工作人员介绍,在这组 “回答我” 风格视频中,苏州博物馆侧重于讲述每个主人公的自身经历,比如唐伯虎的视频着重介绍其命运多舛,文徵明的视频着重讲述其大器晚成等,利用这些历史故事,获得网友的情感共鸣。“我们希望大家可以了解这些艺术家的人物故事,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的书画作品,并能了解他们作品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我们也希望网友们看了视频之后,可以来到博物馆去观赏文物,进一步了解这些主人公和他们所处的时代。”
从 “00 后接管官方号” 到 “微短剧” 出圈,官方号传统严肃印象下接地气的创新表达背后,是新媒体时代对于屏幕内外 “人” 的高度关注,贴合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潮流文化。曾经需要专业团队耗时数月创作的历史题材,如今通过 DeepSeek 等 AI 工具,只要输入历史人物信息和现代语境下的脚本,就能生成符合人物性格的文案,再配合相关的音频、视频软件,就可以一键生成作品,在大大降低二创门槛的同时,也激发了更多创作热情与灵感。
比如,有老师在语文课上利用 AI 技术 “复活” 了屈原,借助学生与屈原的超时空对话,生动而深入地展示了屈原的人物形象和文化意义。这种与历史人物 “直接” 互动的方式,让年轻人在被 “老祖宗”“骂醒” 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历史文化熏陶,从而重新焕发了传统文化的新活力。
当然,历史文化被现代表达所捕捉,也是其价值的一部分。而这种调侃、解构的玩法,如果能引发深一层的历史反思和命运共鸣,才是更大的收获。就像很多古人 “暴躁” 的自我辩护,本质上是他们在讲述自己的无奈与心酸。这些历史解说不一定准确,却也提供了一种思维的启发:对历史不妨多一些了解之同情。在哈哈一笑之余,对历史多一层敬意和严谨,人们在网络梗中期待的 “历史教育意义”,于此才能得到提炼和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