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知识,让科普触手可及!
主页 科普资讯 自然科学 地球科学 沙漠黄沙:铁元素氧化的地球魔法

沙漠黄沙:铁元素氧化的地球魔法

大众科普网
2025-10-19 16:46:27 995

当我们在影像或现实中邂逅沙漠,那无垠的黄色沙海总会成为最深刻的视觉印记。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沙漠沙子 “天生就是黄色”,但地球科学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真相:沙漠沙子的黄色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铁元素在漫长地质岁月中经历氧化作用的 “杰作”。

沙漠黄沙:铁元素氧化的地球魔法

要探寻沙漠黄沙的成因,首先得从沙子的 “前世今生” 说起。沙漠中的沙子,绝大多数来源于周边山脉的岩石风化。在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的持续 “雕琢” 下,原本巨大的岩石逐渐破碎、分解,从大块岩石变成碎石,再进一步细化成细小的沙粒。这些沙粒在风力、流水等外力作用下,被搬运到低洼地带堆积,最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沙漠。

而在构成这些原始岩石的众多化学元素中,铁元素扮演了关键角色。无论是花岗岩、玄武岩还是沉积岩,铁都是常见的组成成分之一,只不过在不同类型的岩石中,铁的存在形式有所不同。在未风化的岩石内部,铁元素通常以二价铁的形式存在于矿物晶体结构中,比如橄榄石、辉石等矿物就含有大量二价铁。此时,含有二价铁的岩石或矿物大多呈现出深灰色、黑色或暗绿色,并非我们所见的黄色。

当岩石开始风化,情况便发生了改变。随着岩石结构被破坏,内部的矿物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氧气以及雨水、露水等水体中的水分,会与矿物中的二价铁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氧化作用。在氧化作用下,二价铁会失去电子,转化为三价铁。三价铁非常容易与水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氢氧化铁(Fe (OH)₃),氢氧化铁进一步脱水后,就会生成我们熟悉的氧化铁(Fe₂O₃),也就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氧化铁本身呈现出鲜明的棕黄色或红褐色,当它附着在沙粒表面,或者以细小颗粒的形式与沙粒混合在一起时,就会让原本可能呈现灰色、白色的沙子整体染上黄色。而且,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这种环境非常有利于岩石的风化和铁元素的氧化。一方面,强烈的日照和巨大的温差会加速岩石的物理风化,让更多沙粒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干燥的气候虽然降水少,但偶尔的雨水和清晨的露水足以提供铁元素氧化所需的水分,并且干燥环境能让生成的氧化铁长时间保持稳定,不易被再次分解或冲刷掉。

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沙漠例子中看到铁元素氧化对沙子颜色的影响。比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它的很多区域沙子呈现出典型的金黄色,这正是因为构成撒哈拉沙漠沙子的岩石中富含铁元素,经过长期氧化后,大量氧化铁附着在沙粒上。再比如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部分区域的沙子颜色偏黄褐,这也是铁元素氧化程度不同导致的 —— 氧化程度越高,沙子颜色可能越偏向红褐色;氧化程度相对较低时,则更偏向金黄色。

如果没有铁元素的氧化作用,沙漠的沙子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比如一些以石英砂为主的沙漠,由于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本身呈白色或灰白色,在没有铁元素氧化影响的情况下,这些沙漠的沙子可能会呈现出白色。像美国的白色 sands 国家纪念地,那里的沙子主要是石膏矿风化形成的,不含或含极少铁元素,所以沙子呈现出纯净的白色,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铁元素氧化对沙漠沙子黄色形成的关键作用。

总之,沙漠沙子的黄色并非 “天生”,而是地球漫长地质过程中,岩石风化后释放的铁元素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氧化铁为沙子 “染色” 的结果。这一过程不仅塑造了沙漠独特的视觉景观,更是地球化学循环中一个生动的缩影,让我们看到了元素变化与自然景观之间奇妙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