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知识,让科普触手可及!
主页 科普资讯 社会科学 心理学 为何第一印象难以撼动?揭开首因效应的神秘面纱

为何第一印象难以撼动?揭开首因效应的神秘面纱

大众科普网
2025-07-03 15:56:00 1625

在求职面试的场景中,一位穿着随意、回答问题磕磕绊绊的应聘者,即便后续表现逐渐沉稳,也很难改变面试官最初对他 “不靠谱” 的判断;在初次聚会时,那个热情主动、妙语连珠的人,即便后来因疲惫而沉默寡言,在他人心中 “风趣开朗” 的标签也很难被撕下。这便是生活中常见的 “第一印象” 魔力,而在心理学领域,这种现象被称为 “首因效应”。

为何第一印象难以撼动?揭开首因效应的神秘面纱

首因效应,指的是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他通过实验为其提供了有力佐证。洛钦斯设计了两段文字描述同一个人,一段文字将这个人描述成热情、外向的人,另一段则将其描述成冷漠、内向的人。随后,他将这两段文字以不同顺序呈现给两组被试者。结果显示,先阅读到热情描述的被试者,大多认为这个人是热情开朗的;而先阅读到冷漠描述的被试者,更多认为这个人是冷漠孤僻的。这一实验清晰地展现了首因效应的力量 —— 最初的信息在人们脑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那么,为何首因效应会让第一印象如此根深蒂固呢?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与人们的信息加工方式密切相关。人们在接触新事物时,会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最初接收到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初步的认知框架。这个框架就如同一个模具,后续接收到的信息会被不自觉地纳入这个模具中进行加工和解释。如果后续信息与最初的框架相符,就会强化第一印象;如果不符,人们要么会对其进行扭曲解读以适应框架,要么会选择性地忽略,从而维持最初形成的认知。

比如,当我们第一次见到一个人时,若他表现得很有礼貌,我们会构建一个 “有礼貌” 的认知框架。之后,即便他偶尔因匆忙而显得有些失礼,我们也可能会解释为 “他当时肯定有急事,平时还是很有礼貌的”,而不是轻易推翻之前的判断。这种认知上的惯性,使得第一印象难以被改变。

此外,首因效应的产生还与注意力的分配有关。在与新对象接触的初期,人们往往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更细致的加工和记忆。而随着接触时间的推移,注意力会逐渐分散,对后续信息的处理就会相对粗糙。这就导致最初的信息在记忆中留下的痕迹更深,对总体印象的影响也就更大。

首因效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良好的第一印象能为后续的关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商业营销中,产品的首次亮相若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正面印象,往往能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首因效应可能带来的偏见。因为第一印象并不总是准确的,它可能受到情境、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如果仅仅凭借第一印象就对他人或事物下结论,很容易陷入认知误区,错过了解真实情况的机会。

认识首因效应,并非是要让我们过分刻意地追求给他人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而是要学会以更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初次接触到的信息。在与人交往时,既要重视第一印象的积极作用,也要提醒自己,随着了解的深入,或许会发现对方不一样的一面;在评价事物时,要尽量避免被最初的印象所束缚,多方面、多角度地获取信息,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