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淀粉做的塑料袋能吃掉?生物降解塑料了解一下
在日常生活中,塑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传统塑料难以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分解,导致了 “白色污染” 的泛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生物技术,开发出了生物降解塑料,其中用玉米淀粉制作的塑料袋尤为引人注目。那么,玉米淀粉做的塑料袋真的能吃掉吗?它又是如何制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玉米淀粉如何变身塑料袋?
玉米淀粉做的塑料袋,其主要成分是聚乳酸(PLA),这是一种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它的制作过程运用了现代生物技术,从饱含淀粉质的玉米中提取出无色透明液体乳酸,再经过特殊的聚合反应过程,生成颗粒状的聚乳酸高分子材料。简单来说,就是把玉米中的淀粉转化为乳酸,然后将乳酸聚合形成聚乳酸,再通过加工制成塑料袋。
从微观层面看,这个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分子变化。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单元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在特定的酶或微生物作用下,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进一步发酵转化为乳酸。乳酸分子之间通过化学反应,彼此连接形成长链状的聚乳酸分子。这些聚乳酸分子相互缠绕、排列,赋予了材料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能够被加工成各种塑料制品,包括我们常见的塑料袋。
可降解性与环保优势
玉米淀粉塑料袋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可降解性。当这种塑料袋废弃后,采用堆肥填埋处理,在自然界微生物的作用下,能够彻底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与传统塑料相比,它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长期污染。传统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会破碎成微小的塑料颗粒,进入土壤、水体,对生态系统造成持续破坏,影响植物生长、危害动物健康。而玉米淀粉塑料袋的降解过程是自然、无害的,分解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水循环,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不会留下任何有害残留。
而且,为了避免对粮食的消耗,这种材料的生产原料已从食用玉米转向转基因玉米、玉米芯、玉米秆等非食用部分,进一步提高了其环保价值。
食用性探究:能吃,但不建议
从理论上讲,玉米淀粉塑料袋是由天然的玉米淀粉等原料制成,主要成分是聚乳酸和一些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食用性。印度研发的一种环保 “塑料袋”,不但可以百分百降解,还可以食用,如果把袋子放在沸水中,只需 15 秒钟就会完全分解消失。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建议食用。一方面,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添加一些助剂,这些助剂虽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用于塑料制品生产,但不一定适合人体食用。另一方面,塑料袋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各种污染物,如灰尘、细菌等,食用这样的塑料袋会对健康造成潜在风险。所以,玉米淀粉塑料袋的 “可食用” 更多是从原料和理论可能性角度而言,并非鼓励人们真的去吃它。
性能与应用现状
在性能方面,早期的生物降解塑料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玉米塑料曾经有太脆的弱点。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发明了 “液向吹膜” 技术,使聚乳酸薄膜的厚度降到了 4 微米以下,且这种膜具有很好的强度,韧性能达到普通聚乳酸材料的 20 倍。目前,由玉米中提取物质生产的超级薄膜塑料袋价格可以同目前国家标准规定的 PE 地膜相近,在一些领域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它适合于做保鲜膜,在糖果、烟草、茶叶等 PET、PP 包装领域也具有取代优势。在一些超市和农贸市场,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玉米淀粉塑料袋来替代传统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不过,生物降解塑料要完全取代传统塑料,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