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胆囊炎,你了解多少?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逐渐步入了富裕的生活,但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的不规律,引发的胆囊炎疾病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那么关于胆囊炎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下面为大家进行介绍。
一、胆囊炎症状诊断
(一)急性胆囊炎
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是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急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初期症状类似于胆绞痛,而急性胆囊炎所致的腹部疼痛一般都比较长,做呼吸或变换体位都会加剧疼痛,所以患者更倾向于采取右侧躺着来缓解腹部的疼痛。一些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但是通常不会有很强烈的呕吐。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发热,一般在38.0度到38.5度,很少出现高热或寒战的情况。个别患者也有轻微的眼白及皮肤泛黄。在对患者进行腹部检查时,可以看到右上腹有压痛和腹部肌肉收缩,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触摸到增大的胆囊。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主要是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白细胞增加。超声显示胆囊体积增大,囊壁变厚,胆囊颈部有结石阻塞。通过上述症状,以及各项辅助检查,通常可以确诊为急性胆囊炎。
(二)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患者通常伴有胆结石,但是国内并不罕见的是无结石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也可导致慢性胆囊炎,但是大部分患者在以前未得急性胆囊炎,因为长时间的炎症,胆囊壁会出现纤维化,疤痕收缩,从而使胆囊缩小,形成一个完整的囊腔,使胆囊功能下降,甚至失去功能。
二、胆囊炎的检查
B超及胆囊造影可对慢性胆囊炎作出诊断。B超不仅能发现胆结石,还能发现胆囊的外形变化,以及胆囊壁的粗糙增厚。胆囊造影主要是检查胆囊结石、胆囊缩小变形、收缩不良等症状,也可以发现胆囊不显影。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应该马上治疗。急性胆囊炎偶尔需要进行 CT扫描。其诊断的基础是胆囊增大,胆囊壁普遍性增厚,可见胆囊明显强化。结合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可以很容易地做出诊断。
三、胆囊炎平时在生活上要注意哪些?
(一)控制饮食
胆囊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不能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控制脂肪含量,比如油炸食品,这类食物要尽可能的少吃,同时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补充体内的水分,避免体内产生大量的胆汁,防止过于油腻的食物对恢复健康有不良的影响。胆囊炎患者不能吃生鱼片、炸鸡、冰淇淋、辣椒等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吃清淡、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生菜、豆腐、香菇、菜花等。胆囊炎患者日常饮食要以清淡软性为主,并且要定时定量,一天最少要饮用1500ml的水,以达到稀释胆汁的效果,此外,胆囊炎要做到每隔3小时吃一次,以促进胆汁的分泌。要多食用易消化的蛋白质,以提高体质,促进身体的恢复。
(二)良好作息
胆囊炎患者要多休息,不要熬夜,有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规律的生活,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还可以养成午睡习惯。
(三)适当运动
胆囊炎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多参加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游泳、跑步等,多运动可以使胆囊肌肉的收缩更流畅,胆汁不会停留在胆囊中,有利于炎症的控制。因此,患者要注意掌握相关的护理流程,并且要遵照医嘱做好运动。此外,避免过多的锻炼,否则会造成身体的疲劳,对病情的康复不利。
(四)及时就医
胆囊炎患者平时如果有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胆囊炎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饮食、作息和运动,如果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要及时就医。胆囊炎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这样才能对胆囊炎的病情进行动态监控,尽早发现自己的身体异常。
总而言之,在患有胆囊炎时一定要在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上进行调理,避免食用高脂肪、高嘌呤、高磷脂类的食物,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有规律的作息,多饮水,多做运动,避免胆囊炎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