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易成本视角:为何自己做饭比外卖更便宜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做饭比外卖便宜” 是很多人都有的直观感受,但很少有人从经济学角度深入探究背后的原因。其实,这一现象与经济学中的 “交易成本” 概念密切相关。当我们选择外卖而非自己做饭时,看似只支付了餐费,实则承担了大量隐藏的交易成本;而自己做饭虽然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却巧妙地降低了这些额外成本,最终实现了 “性价比更高” 的结果。
一、先搞懂:什么是 “交易成本”?
在经济学领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提出的 “交易成本”,指的是为了完成一笔交易而付出的所有额外成本,这些成本并非商品或服务本身的价值,而是围绕 “交易过程” 产生的消耗。比如,你为了买一件衣服,花时间对比不同店铺的价格、沟通尺码、等待物流,这些时间、精力和沟通成本,都属于交易成本;企业为了和供应商合作,签订合同、监督履约、处理售后纠纷,同样是交易成本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任何交易都不是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那么简单,从 “产生需求” 到 “完成交易” 的全流程中,所有看不见的 “隐性投入”,本质上都是交易成本。而外卖和自己做饭的成本差异,核心就在于两者的交易成本结构截然不同。
二、外卖的 “贵”:隐藏在餐费背后的多重交易成本
当你打开外卖软件,下单一份 30 元的炒饭时,你支付的 30 元里,不仅包含了大米、鸡蛋、食用油等食材的成本(这部分被称为 “生产成本”),还涵盖了外卖行业特有的多重交易成本,这些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1. 平台与商家的 “对接成本”
外卖平台(如美团、饿了么)需要搭建技术系统(APP 开发、服务器维护)、获取用户(广告投放、补贴活动)、管理商家(资质审核、违规处罚),这些运营成本会通过 “平台佣金” 转嫁给商家 —— 通常商家需要将每笔订单收入的 15%-25% 交给平台。为了覆盖这部分成本,商家不得不提高菜品定价:一份生产成本 8 元的炒饭,加上平台佣金、包装费、人工成本后,最终售价可能达到 30 元,其中近一半成本都来自交易环节。
2. 消费者的 “选择与等待成本”
对消费者而言,点外卖的交易成本同样不可忽视。首先是 “选择成本”:打开外卖软件后,你需要在数十家店铺中对比评价、价格、配送时间,这个过程可能花费 10-20 分钟;其次是 “等待成本”:外卖从商家制作到骑手配送,通常需要 30-60 分钟,期间你可能需要频繁查看订单进度,甚至面临 “超时送达”“餐品洒漏” 的风险 —— 这些时间消耗和心理焦虑,都是隐性的交易成本。
3. 骑手的 “配送与协调成本”
外卖的核心环节是配送,而骑手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笔高交易成本的 “服务”。骑手需要在不同商家之间取餐,规划最优路线,应对交通拥堵、天气变化等问题,为了保证配送效率,平台还会设置严格的 “超时罚款” 制度。这些成本最终会通过 “配送费”(通常 3-8 元)和商家的定价间接传递给消费者,进一步推高了外卖的整体成本。
三、自己做饭的 “省”:降低交易成本的 “自主选择”
自己做饭之所以更便宜,本质上是通过 “自主参与生产过程”,减少了外卖交易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和隐性成本,将交易成本转化为了 “可控的时间投入”。
1. 跳过中间环节,降低 “流通成本”
自己做饭时,你直接从菜市场或超市购买食材,跳过了外卖中的 “平台 - 商家 - 骑手” 等中间环节,避免了平台佣金、商家加价、配送费等交易成本。比如,一份外卖炒饭的食材(大米、鸡蛋、蔬菜)成本约 8 元,而自己购买这些食材,花费可能只有 5 元 —— 因为你不需要为平台的运营成本、商家的人工成本买单,直接以 “批发价” 或 “零售价” 获取原材料,大幅降低了流通环节的交易成本。
2. 自主规划,减少 “选择与等待成本”
自己做饭的 “选择成本” 更低:你可以根据冰箱里的食材灵活决定菜品,不需要在众多外卖店铺中反复对比;“等待成本” 也更可控:从准备食材到烹饪完成,通常只需要 30-40 分钟,且过程完全由自己掌控,不需要依赖骑手的配送效率,也不会面临 “餐品质量不可控” 的风险。虽然自己做饭需要投入时间,但这种时间投入是 “主动选择” 的,而非外卖中 “被动等待” 的隐性成本。
3. 重复利用资源,降低 “固定成本”
自己做饭还能通过 “资源重复利用” 进一步降低成本。比如,你购买的食用油、盐、酱油等调料,可以反复使用多次,分摊到每顿饭的成本极低;而外卖中,每份餐品都需要单独的包装(餐盒、塑料袋、餐具),这些一次性包装的成本(通常 1-3 元 / 份)会被计入餐费,成为重复的交易成本。自己做饭则避免了这种浪费,用 “长期使用的厨具” 替代了 “一次性包装”,减少了不必要的交易支出。
四、本质:交易成本的 “取舍” 决定了成本差异
从经济学角度看,“自己做饭 vs 外卖” 的选择,本质上是 “时间成本” 与 “交易成本” 的权衡:外卖用 “更高的金钱成本” 替代了 “自己做饭的时间成本”,而自己做饭则用 “可控的时间投入” 替代了 “外卖的高交易成本”。
对大多数人而言,自己做饭的 “时间投入” 是 “弹性成本”—— 你可以利用周末批量采购食材,工作日利用碎片时间烹饪,将时间成本降到最低;而外卖的交易成本(平台佣金、配送费、商家加价)是 “刚性成本”—— 无论你选择哪家店铺,这些成本都客观存在,且难以通过个人选择降低。因此,从长期来看,自己做饭通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隐性成本,最终实现了 “金钱成本更低” 的结果。
结语
“自己做饭比外卖便宜”,看似是生活中的小常识,实则蕴含着经济学的底层逻辑: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最终价格。当我们理解了外卖中的隐性交易成本,就会明白:自己做饭不仅是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通过 “减少中间环节、自主掌控成本” 实现的 “经济选择”。下次当你纠结于 “点外卖还是自己做饭” 时,不妨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算一笔账 —— 你会发现,自己做饭的 “性价比”,远不止 “便宜” 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