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五险一金” 要强制交?—— 逆向选择下的集体保障逻辑
不少人拿到工资条时,都会盯着 “五险一金” 的扣除项犯嘀咕:“这笔钱要是直接发给我多好,强制缴纳是不是有点‘一刀切’?” 但从经济学角度看,“五险一金” 的强制属性,恰恰是为了破解一个会让所有人吃亏的困境 ——逆向选择,最终实现 “风险共担、集体兜底” 的保障目标。
先搞懂:什么是 “逆向选择”?
要理解五险一金的逻辑,得先从一个经典的经济学场景说起:假如保险公司推出一款 “自愿参加的医保”,不强制任何人缴费,会发生什么?
对健康的年轻人来说:“我身体好,一年到头不生病,交医保的钱不如留着花,反正暂时用不上。” 于是他们大多会选择不参保;
对体弱的老人、病人来说:“我经常要去医院,交几百块保费能报几千块医药费,太划算了!” 他们会积极参保。
结果就是:参保人群里,“高风险者”(需要理赔的人)越来越多,“低风险者”(只缴费不理赔的人)越来越少。保险公司为了不亏本,只能不断提高保费 —— 可保费一涨,剩下的健康人更不愿意参保,最后陷入 “保费越高→健康人越少→风险越高→保费更高” 的恶性循环,直到医保体系彻底崩溃。
这就是逆向选择: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里(保险公司没法完全判断每个人的健康风险),“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会让优质参与者退出,劣质参与者聚集,最终导致整个市场失灵。而五险一金要解决的,正是这个 “越需要保障的人,越难得到保障” 的死结。
五险一金里,逆向选择有多 “可怕”?
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 住房公积金)中,最容易受逆向选择冲击的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这两大险种的核心逻辑是 “跨时间、跨人群分摊风险”,一旦自愿参保,必然出问题。
1. 养老保险:没了年轻人缴费,老人的养老金就会 “断供”
养老保险的本质是 “现在的年轻人缴费,养现在的老人;未来的年轻人缴费,养未来的我们”。如果改成自愿缴纳:
20 多岁的年轻人会想:“我离退休还有 40 年,现在交养老金,谁知道几十年后政策会不会变?不如先把钱存起来自己花。”
50 多岁的临近退休者会想:“我再交几年就能领养老金,现在缴费很划算,肯定要交。”
久而久之,缴费的人(临近退休者)越来越少,领钱的人(退休者)越来越多。养老金账户就像一个 “只出不进” 的水池,很快会被抽干 —— 最后不仅未来的我们领不到养老金,现在的老人也会面临 “断供” 风险。
2. 医疗保险:自愿参保 =“病人的保险”,健康人都在 “逃单”
就像开头的例子:如果医保自愿交,健康人会 “逃单”,只剩下病人参保。2023 年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我国职工医保人均年报销金额约 1.2 万元,而人均年缴费约 3000 元 —— 正是因为 “健康人 + 病人” 一起缴费,才能用多数人的 “小额稳定缴费”,覆盖少数人的 “大额医疗支出”。
如果没了强制:假设一个城市有 100 人,90 个健康人、10 个病人。自愿参保时,只有 10 个病人缴费,每人交 3000 元,总保费 3 万元;但 10 个病人一年的医疗费可能要 12 万元,3 万元根本不够报销。最后要么医保报不了钱,要么保费涨到 1.2 万元 / 人 —— 可这时,连病人都可能交不起,医保体系直接瘫痪。
3. 失业保险:“没风险的人不交,有风险的人抢着交”
失业保险是 “没失业时缴费,失业时领补贴”。如果自愿参保:
有稳定工作的人(比如公务员、国企员工)会想:“我失业概率极低,交失业保险没用。”
工作不稳定的人(比如临时工人、新业态从业者)会想:“我随时可能失业,交了就能领补贴,必须交。”
结果就是:失业保险账户里的钱,全要用来给高失业风险人群发补贴,很快就会耗尽。最后,真正失业的人,反而领不到失业金。
强制缴纳:不是 “剥夺选择”,而是 “保住集体保障”
很多人觉得 “强制” 是限制自由,但从经济学角度看,五险一金的强制缴纳,恰恰是为了避免 “逆向选择” 导致的 “集体保障崩溃”,最终保护每个人的利益。
它的核心逻辑,是 **“强制所有人加入,用多数人的‘小额贡献’,分摊少数人的‘大额风险’”**:
对年轻人来说:现在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看似 “用不上”,但未来自己老了、病了,就能享受当时年轻人的缴费支持 —— 这是 “跨时间的风险共担”;
对健康人来说:现在交的医保费,在补贴病人,但未来自己生病时,也能得到其他人的补贴 —— 这是 “跨人群的风险共担”;
对企业来说:强制缴纳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看似增加成本,但能避免员工工伤、失业时 “企业独自承担巨额赔偿”,也能稳定员工队伍 —— 这是 “企业与员工的风险共担”。
就像一个社区的 “消防基金”:如果自愿交钱,没人会主动交 —— 直到某户人家着火,大家才发现 “没基金就没法救火”。而强制每户交一点钱,虽然平时看不出用,但一旦有人需要,就能立刻启动保障。五险一金,就是整个社会的 “消防基金”。
最后:强制的本质,是 “给未来的自己留一份兜底”
有人会说:“我自己存钱养老、看病,比交五险一金更灵活。” 但现实是,个人的力量永远扛不住 “大额风险”—— 一场重病可能花光几十年积蓄,一次失业可能让生活陷入困境,而五险一金的强制缴纳,正是用 “集体的力量”,为每个人的未来托底。
它不是 “政府的强制要求”,而是经济学规律下的 “必然选择”:如果没有强制,逆向选择会让养老保险 “断供”、医疗保险 “瘫痪”、失业保险 “失效”,最后没人能得到保障。从这个角度看,每月工资条上扣除的那笔五险一金,不是 “支出”,而是 “给未来的自己,买的一份不会失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