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知识,让科普触手可及!
主页 科普资讯 社会科学 经济学 超市货架的 “黄金位置”:注意力经济的微观战场

超市货架的 “黄金位置”:注意力经济的微观战场

大众科普网
2025-07-03 15:36:05 1329

当你推着购物车穿梭在超市货架间时,目光总会不自觉地停留在那些与视线平行的商品上。这个看似偶然的举动,实则是商家精心设计的注意力陷阱 —— 货架上的 “黄金位置”,正是注意力经济在零售场景中的典型体现。

超市货架的 “黄金位置”:注意力经济的微观战场

一、黄金位置的物理密码

超市行业有个公认的规则:货架从地面向上 70-150 厘米的区域,是消费者最容易看到、最方便拿取的 “黄金带”。这个高度恰好对应多数成年人站立时的视线范围,无需弯腰或踮脚就能完成取货动作。数据显示,处于黄金带的商品销量比货架顶层或底层的同类商品高出 30%-50%。

这种物理空间的价值差异,本质是对人类生理特性的精准利用。哈佛大学感官实验室研究发现,人类视线在水平方向移动时最省力,垂直扫描范围则呈扇形收缩。当购物者以每秒 1.2 米的速度走过货架时,留给每层商品的注视时间仅 0.3 秒,黄金位置的商品因此获得了 87% 的优先注视率。

二、价格标签背后的注意力博弈

黄金位置的争夺从未停歇。超市会根据商品品类收取不同的 “位置费”,快消品巨头为了占据最佳陈列位,每年要支付数亿元渠道费用。某连锁超市的价目表显示,薯片类商品在黄金带的月租金高达每平米 8000 元,是底层货架的 5 倍。

更精妙的是商品组合策略。商家常把高利润商品放在黄金带,搭配底层的大包装实惠装和顶层的促销品,形成 “注意力漏斗”。比如酸奶货架,黄金位置摆满小杯装风味酸奶(毛利率 35%),而家庭装原味酸奶(毛利率 18%)则被放在需要弯腰才能拿到的地方。这种布局利用了消费者 “图方便” 的心理,在无意识中引导其选择高溢价商品。

三、注意力货币化的商业逻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注意力成为比金钱更稀缺的资源,超市货架正是这种稀缺性的交易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曾指出:“信息的丰富性导致注意力的贫乏。” 超市通过空间设计,将消费者有限的注意力分配给付费最高的商品。

这种机制在电商时代演变得更加极致。淘宝首页的 “直通车” 广告位、抖音的推荐信息流,本质上都是虚拟世界的 “黄金货架”。不同的是,线上平台能通过算法精准计算每个点击的价值,而超市仍依赖经验主义的位置定价 —— 但两者的底层逻辑高度一致:用空间稀缺性换取注意力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