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的衣服,在商场买比网上贵很多?——“租金成本”
当你在商场试穿一件心仪的连衣裙,看到吊牌上的价格时,可能会下意识打开购物软件 —— 同款衣服,网上售价往往比商场便宜不少。这种价格差异背后,藏着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逻辑:租金成本对商品定价的影响。
商场里的每一件衣服,都在为 “空间” 付费。一家位于市中心商圈的服装店,每月租金可能高达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这些成本会像 “隐形的重量” 分摊到每件商品上:假设一家店铺月租 5 万元,每月卖出 1000 件衣服,仅租金一项,每件衣服就要额外承担 50 元成本。如果再加上店员工资、装修折旧、水电费等开支,一件成本 100 元的衣服,在商场售价达到 200 元以上才可能盈利。
而网购平台上的商家,几乎跳过了 “实体空间” 的成本陷阱。许多网店依托仓库或郊区工作室运营,租金可能仅为商场的十分之一;有些品牌甚至直接从工厂发货,省去了中间所有实体门店的费用。同样一件成本 100 元的衣服,网店只需覆盖快递费和平台佣金,定价 150 元就能获得不错的利润。
更关键的是,租金成本还会通过 “地段溢价” 进一步拉大差价。商场的核心竞争力是 “流量位置”—— 临街店铺、电梯口展位的租金远高于角落位置,而这些黄金位置的商家,往往会把租金压力转化为更高的定价。比如同品牌的 T 恤,摆在商场一楼橱窗的款式,可能比摆在内侧货架的同款贵 20%,这本质上是 “位置租金” 的差异。
不过,价格差异并非全由租金决定。商场提供的 “即时体验” 也是一种隐性价值:你可以触摸面料、试穿版型、即时带走商品,这些服务的成本同样会体现在价格里。而网购的低价,往往伴随着 “等待快递”“退换货麻烦” 等隐性成本。
从经济学视角看,商场和网购的价格差,本质是 “不同销售模式的成本结构差异”。租金成本就像一个分水岭,让实体零售不得不承担更高的定价基础,而电商则凭借轻资产模式获得了价格优势。当你在两者之间选择时,其实是在为 “即时体验” 和 “低价便利” 做出权衡 —— 这正是市场通过价格传递的信号。